“愿你十七歲所愛之人,是你七十歲所伴之人。當你老了,頭發白了還有人依然愛你虔誠的靈魂…”,這大概是世上最好的愛情模樣。但現在總聽人抱怨說,談個戀愛實在是太難了!其實,在我們身邊,就有這樣令人向往的愛情:他們攜手經歷過風風雨雨,如今苦盡甘來,還在日復一日,續寫愛情。
她們是金彭電動車此次婚紗拍攝的對象——金彭幾十年的忠實用戶。
一床被褥開啟的貧困婚姻
按婚齡來分,25年銀婚、50年金婚、75年鉆石婚,而這對老人的婚姻比金婚更長久,比鉆石婚更永恒。這么多年相濡以沫真的不容易!于是,我們坐在奶奶身旁,好奇的追問著當年的那些故事。
據了解,兩位老人的婚姻始于一床被褥。在那個“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”的年代,兩位年輕人走在了一起,結婚的時候家庭條件并不好,以至于結婚的時候唯一的嫁妝就是一床被褥。婚后,兩人雖踏實肯干,但依舊清貧。盡管如此,他們堅強樂觀、相互扶持,最大限度地習慣和包容彼此。
聊到爺爺曾經為自己做過的感動的事情,奶奶笑著說,“生活中每一件小事都是感動,我們年輕的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,三個孩子要撫養,負擔之重可想而知。盡管是這樣,在那種依靠體力活維持生計的年代,下力氣的活他從來不讓我做,很體貼我,生活就是這么平淡過來了。”說起爺爺的好,奶奶的臉上總是帶著笑意。“從前的日色變得慢,車、馬、郵件都慢,一生只夠愛一個人”,老兩口的愛情就像詩人筆下一樣平凡。
三代人愛的延續
貧窮不能磨滅人的意志,兩人苦中作樂、樂觀堅強的品質也影響到了孩子。奶奶的二兒子王永利在長大后很是孝順,即使在外忙碌工作了一天,回家后都會幫助疲累的奶奶洗腳。提到這件事情,奶奶一再眼中泛淚,感動之情溢于言表。
王永利的兒子王麒豪表示,也許是受爺爺的影響,爸爸即使工作再忙,也總會抽時間陪伴家人,不會缺失他成長中的每一個片段。“記得小時候有一次不小心被小朋友推到,導致手臂骨折,爸爸一天不落地去醫院陪我做復健,持續了幾個月。”這一舉動讓王麒豪感覺很安心、很踏實。
著名心理學家格爾迪曾說:“父親的出現是一種獨特的存在,對培養孩子有一種特別的力量。”對于絕大多數的爸爸來說,陪伴孩子的時間是很有限的。甚至有些爸爸們認為:我的責任就是掙錢養家,而媽媽的主要責任就是照顧孩子。其實不然,孩子成長的路上有母愛同時也缺少不了父愛,若丟失其中之一,孩子的童年都是不完美的。
王家在爺爺奶奶的言傳身教的影響下,上行下效,傳遞著家庭間的溫暖,這一教育方式,是值得我們很多家庭學習的。
消失的老照片
爺爺和奶奶的婚姻,清貧卻幸福,但也有一件事一直壓在她們心頭成為了永恒的缺憾。1991年,爺爺奶奶家鄉發的一場大水,這場大水讓很多人無家可歸,也將爺爺奶奶房間里所有照片都沖走了,無論是結婚照還是生活照。
在大多數人心中,照片是回憶固有的留存形式。絕大多數老人都喜歡在閑暇的時候翻翻老照片,給兒孫講述她們當年的故事。不幸的是,一場洪水剝奪了老人的這個權利。但生性節儉的兩位老人從沒有想過補拍婚紗照。至今,這件事在奶奶爺爺心里都存有遺憾。
金彭圓夢婚紗照為愛續航
據悉,補拍婚紗照這個創意是金彭在今年七夕推出的特別活動,旨在回饋用戶,傳遞溫暖,彌補老人未拍婚紗的遺憾。這與金彭一直倡導的“成就用戶幸福,贏得社會尊敬”的理念不謀而合。
這對老人在得知金彭要為他們補拍婚紗照時,心中十分感動。奶奶激動的告訴我們,“其實,我們一家人都是金彭的長期用戶,在平時的生活中,金彭電動車為我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,既安全又環保,我們全家都很信賴這個品牌。這次,金彭又為我們送上補拍婚紗的福利,我真的很驚喜。感謝金彭!如果不是金彭,我可能一輩子都不可能穿上婚紗了。”
這兩位老人共同經歷半個世紀的人生風雨,一起攜手走過相知相守的幾十年。在這期間,雖有過磕磕絆絆,但也不乏一些難忘的幸福回憶。而如今,他們正在用年輕人流行的方式曬幸福、秀恩愛,想要留住此刻美好的珍貴時光。
值得一提的是,爺爺奶奶的這組照片現已火遍全網,有網友感嘆道,“這才叫真正的執子之手與子偕老,又開始相信愛情了!看完這組婚紗照,想立馬也給爸媽拍一次”。